活动联系人:
廖*巍
联系电话:
13******520
联系邮箱 :
13******520
集合地点:邵阳市大祥区城南街道台上村
为响应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的号召,破解邵阳市大祥区台上村数字营销选品难、品牌辨识度弱、农户数字素养不足等发展困境,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于 2025 年 7 月在台上村开展 “红土地・青创声” 三原色赋能数字兴农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以 “红・蓝・绿” 三色融合兴农模式为核心,通过文化挖掘、技术赋能、产业帮扶等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活动基本概况
(一)时间与地点
活动于 2025 年7月1日到8日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台上村及周边村落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覆盖整月,团队根据不同服务模块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服务精准落地。
(二)参与人员
志愿服务团队由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跨专业师生组成,按服务职能分为红魂赋能组、数字兴农组等专项小组,同时联动台上村村委会、雷氏家族族长、村内 7 位乡村振兴先锋、11 家本地企业及 30 余位农户共同参与,形成 “高校志愿力量 + 本土主体” 的服务合力。
二、志愿服务核心内容
团队围绕 “红铸魂、蓝强技、绿兴业” 三大维度,开展精准化、多元化志愿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一)“红” 色铸魂:文化传承志愿服务
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志愿者采用 “文献梳理 + 实地走访” 双路径,深入雷瑜故居,走访村委会、专访雷氏家族族长,查阅地方志等资料,系统性收集 “一门三烈士” 的口述回忆、老照片等珍贵史料,最终整理形成电子文本库,为红色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红色记忆数字活化:运用 AIGC + 数字媒体技术,通过 AI 众影智能动画技术完成烈士形象设计、革命场景及时代背景数字化创建,制作《宝庆人物家国情怀》系列作品,包括 3 部雷瑜革命故事动画及革命人物跨时空对话系列视频,让红色历史更易被大众接受。
红色文化浸润服务:针对村内 “一老一小” 群体开展定向服务,为百岁老人提供免费肖像拍摄,记录其人生故事与时代变迁;采用 “动画 + 宣讲” 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将雷瑜故事送入 30 余户留守儿童家庭,筑牢青少年红色信仰根基。
(二)“蓝” 色强技:数字赋能志愿服务
数字工具推广教学:志愿者制作 AIGC 应用程序使用图解、电商直播教学 PPT 等 5 份实用资源,涵盖工具认知、直播间搭建、违规应对等实操内容,依托台上村 “数字乡村” 云信息中心举办 “农村电商直播” 知识分享会,通过 “集中教学 + 入户入企辅导” 传授技能。
直播助农实战服务:在七月蔬果丰收季,志愿者深入辣椒大棚、葡萄园等产地,开展 15 场 “青村主播田间播” 实战直播,突出 “现摘现发”“全程人工除草” 等卖点,联动学院资源转化流量,助力农户实现近 5 万元增收。
长效帮扶机制搭建:成立高校跨专业移动工作室,创新 “1 个工作室 + 1 名专职志愿者 + 2 名新农人” 结对机制,打造 “三色新农人” 培养体系,聚焦 “红色历史传承 + 数字营销技能” 双能力培育,实现短期培训向持续帮扶转化。
(三)“绿” 色兴业:产业振兴志愿服务
产业与需求调研:志愿者实地走访台上村及周边村落,梳理生态农业产业基础,厘清生态蔬菜、特色水果等核心农产品品类;设计《生态蔬果及干货购买意愿及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线上线下发放 400 余份,精准刻画消费者画像。
技术与指南普及:编制《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科普手册》,以 “图解 + 文字” 形式拆解关键技术,走访 11 家企业及 30 位农户普及生态种植理念;创新制作《生态旅游打卡指南》,用 “卡通 + 文字” 梳理农文旅资源,绘制趣味打卡路线。
品牌与市场拓展:打造 “台上菜菜” IP 直播间,推出 “食在宝庆” 主题直播,融合宝庆文化以 “田间 + 厨房” 互动讲活生态故事;设计 4 份红色文化农产品包装方案,将本土红色精神与农产品结合,助力构建 “可溯源、可体验、可传播” 的消费闭环。
三、活动成效与社会影响
(一)服务实效显著
文化层面,红色资源电子文本库成为学院党性教育特色教材,系列红色作品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实现破圈传播;技术层面,累计培训农户 50 余人次,村民数字运营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层面,农产品线上销量同比增长,成功推动 “农产品 + 文旅” 跨界联动。
(二)社会反响热烈
活动得到各级媒体广泛关注,《邵阳日报》《华声在线》《大学生云报》等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累计刊发相关报道 11 篇,生动展现了青年志愿者扎根乡野、服务三农的担当,为同类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志愿服务样板。
志愿者保障:
√其他
岗位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