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石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邹建平率区文明办工作人员以及街道、团委和民政局分管负责人一行到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考察学习志愿者服务工作。雨花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托林,雨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谢国文等陪同考察。
侯家塘街道廖家湾社区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社区常住人口4800人,流动人口2700多人,但社区志愿者工作站已拥有注册志愿团队60多支,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社区志愿者服务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创出干部示范、全民互助,干部群众在邻里守望中互相合作、彼此促进的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这种社区志愿服务“廖家湾模式”也成为了指导全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湖南省地方标准。
走进廖家湾社区,社区不大,但干净整洁,洋溢着和谐温暖的生活气氛。邹建平一行先后参观了“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鲁爷爷爱心工作室等,详细了解了各工作站(工作室)的工作开展情况,并表示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今天又收到一些外地朋友寄过来的感谢信和志愿服务活动照片”,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的义工孟繁英翻看照片时高兴地说。当考察组走进工作室,孟繁英正在忙着接待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摄制组的准备工作。
廖家湾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映先介绍,“2014年社区共举办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140多场,基本做到了周周有志愿活动”。近年来,社区逐渐走出了一条志愿服务特色发展路,社区志愿工作者发扬“人人都是义工,处处都有岗位,时时都讲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
座谈会上,何托林向我区考察团介绍,侯家塘街道是雨花区的“财富洼地、文明高地、幸福园地”,“廖家湾模式”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区、街道、社区三级领导重视和充足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突出志愿服务的特色,树立“孟妈妈”、“鲁爷爷”两个先进典型,打造“孝为先”、“法为纲”主阵地。同时,社区非常善于整合资源,组织社区及周边社会组织和市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邹建平表示,此次来长沙考察学习很受启发和教育。他指出,侯家塘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志愿服务工作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在这一方面石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次回去一定要将侯家塘街道的工作经验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考察组一行还考察了该街道韶山路社区,社区利用居民楼隔空层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室、书画协会、道德讲堂、同心工作站、图书吧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并对外全开放,这种工作模式让考察组深受启发。
【延伸阅读】
长沙市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
长沙市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以下简称“青护园”)由中华慈善人物、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长沙市人大代表孟繁英女士于2008年创立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隶属于共青团长沙市委,由中共长沙雨花区委、区人民政府精心打造和培植,现拥有爱心园丁、督导近2000名,志愿者上万人。
“青护园”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公、检、法、司、工、青、妇等各方面力量,对思想上有困惑的青少年实施有效帮扶,对行为上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正,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挽救、感化、帮教,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青少年进行资助和维权工作,辅助开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宣传与鼓励工作,共享教育资源,共推青护大业。
“青护园”以义务服务为手段,首先对“爱心园丁”的品德素质、爱心理念、社会能力、人格魅力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每一个“爱心园丁”热爱青少年、尊重青少年,有能力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在顺境中不自满,在逆境中不悲观。在服务方式上有突破和创新,目前的服务方式主要有“手牵手联动”、“心贴心帮扶”、“一对一帮教”、“面对面教育”、“多对一维权”、“青护园奖励”、“孟妈妈热线”和“青护园网上咨询”等手段。
“青护园”以爱心奉献为追求,在党政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设立“青护园爱心基金”,接受法人、自然人和其它组织的捐赠,用于组织以爱护青少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开展咨询、帮扶、矫正、挽救、感化、帮教、资助、维权、研究、出版、奖励等项工作。对捐赠款物实行专款专物专用,管理透明,严于监督。
“青护园”以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因地施教,首倡“用心关怀未来、用爱呵护雏鹰”的青护工作宗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成长支持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快乐、信赖的家园!
鲁爷爷爱心工作室
鲁遐龄:男,出生于1935年,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贵州省思南县人。原湖南省林勘院总体规划室主任,历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咨询专家、湖南省林学会理事、湖南省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1995年从湖南省林业设计院退休。现为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宣传委员、湖南省老科协林业分会会员、长沙市金牌讲师团讲师、长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理事、“雨花侨之家鲁爷爷工作室”主任、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廖家湾社区“关协”名誉主席和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他加入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后,就积极响应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的“六进”活动:延安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和团中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号召;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用延安精神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成绩显著,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他1995年退休后就开始从事义工活动,主要是教青少年和下岗职工学拉二胡和教唱歌等。2002年担任侯家塘街道枫树岸社区关协主席以后,就用以艰苦奋斗为标志的延安南泥湾精神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坚持了10多年,并决心当作毕生的事业长期坚持下去。所以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称他是“宣传和传承延安精神的一棵常青树”。
他为青少年服务的理念是: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他认为只有和青少年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后,他们才会向你说心理话,这样才能帮到点子上,收到好的效果。
他的格言是:
“退休莫唱黄昏曲,引吭高歌第二春”。
“踏遍青山人未老,第二人生任驰骋”。
“不断开拓进取是人生的快乐”。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沟通社群
新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