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都将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纪念抗战胜利。近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我国三军仪仗队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阅兵仪式。
铭记历史是为了警示未来,纪念抗战是为了更好地前行。70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英勇杀敌,谱写了一曲曲鲜血与生命的赞歌。今天,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民间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这样一场英勇的抗战,就是要深切缅怀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就是要深切怀念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无辜百姓,就是要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等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就是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不忘国耻,推动发展的强大的中国力量。
纪念抗战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民族。早在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我国东南,名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御敌于墙外,杀敌于海上,历时十年,经大大小小80余次战斗,终于扫平倭寇,壮我国威。无奈,贼子野心不死,78年前,倭寇的子孙们又一次侵我国土,践我黎民,中国人民瞬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共两党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捐弃前嫌,握手言和,一致对外,宣布抗战。一时间,中国军民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奋起抵抗,共赴国难,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得不为爱国主义所释放的能量而振奋,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全国不同阶级、政党、阶层、派别和军事武装同仇敌忾、一致抗日,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的号召下,白山黑水,长城内外,中原大地,珠江两岸,到处燃起全民抗日的烽火。民族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无穷无尽,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胜利,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在一次次升华中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的精神丰碑。
纪念抗战就是要坚决彻底厘清错误思潮。历史的伤痕还未痊愈,先烈的英魂还未告慰,国内就有一部分自由主义、国家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者,好了伤疤忘了痛,公然打着自由和普世价值的幌子,贬斥爱国主义,为法西斯暴行招魂。他们恶意攻击爱国主义者为“爱国贼”,公然声称集体主义是一切暴力的源泉,大力宣扬私有化、自由化。他们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唆使下,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公开戏说、扭曲抗战历史,公开丑化、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丑化抗战英雄和民族英雄。甚至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办美其名曰“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等栏目,肆意歪曲、编造、杜撰历史,把美的说成丑的,把丑的说成美的,把子虚乌有的东西说得活灵活现,好似他自己亲身经历一般,而把有些重要的历史事实又掩盖起来,说成是传闻。他们企图通过这种歪曲历史事实的卑鄙行径来扰乱舆论,扰乱国人的思想,从而达到扰乱国家意识形态的目的。对于这样的错误思潮我们要坚决抵制,彻底厘清,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彻底粉碎敌对分子的黄粱美梦。当然,在警惕自由主义思潮的同时,也要倡导理性爱国,要切实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要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以宽广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做到“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警示未来”。
纪念抗战就是要高度警惕军国主义复辟。一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阴魂不散,在血淋淋的历史事实面前毫无悔罪之态,多次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甚至美化侵华历史,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称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解放”亚洲人民。这种赤裸裸掩盖侵略历史,否认侵略行为的卑劣行径一度甚嚣尘上,在逐步为日本军国主义借尸还魂营造舆论氛围。面对这种公然挑衅和可耻行径,如果我们冷漠视之、任由发展,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必会卷土重来,历史的悲剧就会重演。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辟,要以最庄严的方式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要以客观历史事实来粉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梦,要以最直接的方式来打压日本右翼分子的嚣张气焰,敲响国际社会反战警钟。
纪念抗战就是要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有所不同。70年前,面对民族危亡,爱国主义的行为就是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当前,我们正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能够最大限度地统一全民族意志,凝聚全民族力量的优势,为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特约评论员 钟月明)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扫描二维码关注
湖南省志愿服务网
微信沟通社群
新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