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院学前教育系的实训教室里,二十三条蓝白相间的扎染围裙正随风轻扬。当我们把自闭症儿童小满的手指轻轻按进靛蓝染缸时,这个从不与人对视的孩子突然咯咯笑出了声——那串溅起的靛青色水珠,在阳光下竟折射出星辰般的微光。三个月前,当这群平均年龄20岁的幼教专业学生自发组建"星芽志愿服务队",谁也没想到会在岳阳楼区的社会家庭信息陪伴计划中,书写出如此动人的成长诗篇。
一、初啼:从蒙氏教具到星星密码
初次走进岳阳楼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时,我们的手忙脚乱不亚于课堂上的模拟教学。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朵朵把彩色积木垒成歪斜的塔楼,却在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蹲下身子的瞬间轰然倒塌;总是重复拍手的浩浩突然攥住舞蹈生的手腕,将她的手指当作琴键敲击。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像一本本被暴雨淋湿的立体绘本,等待被温柔翻开。
二、破茧:在年轮里刻写星光轨迹
本周末的亲子手工坊飘着艾草香。我们将岳阳竹编技艺融入精细动作训练,看着患有多动症的小宇从扯断篾条到能编出北斗七星形状;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孩子们用岳州窑陶泥捏出的"星星之家",被社区美术馆永久收藏。当自闭症女孩乐乐第一次完整唱出《浏阳河》时,她母亲颤抖的双手在琴谱上留下的泪痕,化作最珍贵的五线谱注脚。
团队开发的"星空成长档案"成为创新亮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运用AR技术,将孩子们的涂鸦作品转化为三维动画:阳阳笔下的太阳会跟着音乐节奏眨眼,朵朵用黏土捏的小鱼能在虚拟池塘游动。这些数字画像不仅记录成长轨迹,更让家长在云端看见希望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