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登录
还没有帐号
(帐号使用“用户名/邮箱/手机/编号”登录)
帐号:
密码:
验证码:
 
     

攸县志愿者虞晓平:在奉献中收获

    
攸县志愿者虞晓平:在奉献中收获
 
    年过40的虞晓平是一名医务工作者,20多年的从医生涯让她的生活紧张而充实,见过了太多的生老病死,让她对生活中的得与失有了更豁达的理解:不求回报的付出能够让你收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这些与金钱无关,但比金钱更值得你拥有!当虞晓平成为攸县石山书院的志愿者之后,这种感受尤为深刻。
我们都是志愿者(从左至右:晓平、小春、小青、钢健)

  2016年1月10日,星期天,对于紧张工作了一周的上班族来说星期天最好的安排是休闲放松,而从2015年4月底开始,志愿者虞晓平每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是在石山书院里度过的,今天也不例外,9点前,她得赶到书院上岗。天空淅淅沥沥飘着冬雨,寒意正浓,这样的天气怕是少有人出门,更不会选择去石山书院参观吧?但虞晓平没有给自己找放假的理由,撑着一把雨伞出发了。
志愿服务,风雨无阻

  上午9点整,虞晓平准时走进石山书院的办公室,和她搭档的另一名志愿者来自教育系统,叫李再德。两人分工负责开始工作,李老师自告奋勇冒雨打扫院内卫生,而虞晓平做的则是细致活,负责到各个展厅查看、整理、过滤游客留言,以防有人使用不雅语言,有损石山书院和攸县的形象。虞晓平很仔细、很认真,她说,有关攸县形象的事不能马虎。对于留言簿中的合理化建议,她会用手机拍下来,慢慢消化,帮助自己提升服务水平,虞晓平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里工作大半年,她在游客身上学到了很多。
 整理游客留言一丝不苟
 
  一晃,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暂时没有参观者前来,趁这个空档,虞晓平不忘给自己充电。前不久,有老师选择在每周星期天的上午带着一批孩子在石山书院进行中华经典素读,朗朗书声在飞檐回廊间回荡,更为书院平添了几许文化气息。虞晓平加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体会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她觉得作为一个文化志愿者,首先就要热爱中国的文化、家乡的文化,因为热爱才会有激情和活力。
 诵读经典,感受魅力

  晓平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开朗、活泼、自信,工作之余,喜欢唱歌、朗诵、演讲,喜欢户外活动。2015年3月,当她得知石山书院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便不假思索报了名,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选择当志愿者时,她的回答很简单:我觉得现在的我有能力去帮助别人。2015年4月25日,虞晓平在100多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18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当她接过聘书,拿到一本厚厚的关于石山书院的讲解词时,在信心满满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忐忑。在此之前,虞晓平对攸县的历史和文化没有系统了解过,现在她必须尽快熟悉,因为五月一日她就要引导参观者走进石山书院,触摸攸县历史文化。她用了一天时间看完了将近100页的讲解词,用了3天时间记住了其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到时候面对听众自己能行吗?虞晓平心里还是没有底,上高二的儿子成了她的第一个听众。那天,她把儿子带到石山书院,从前山门到大成殿,再到劝善斋,书院11个组成部分依次走过,一路讲解,倒也流畅自然,儿子向妈妈竖起了大拇指,一位旁听者也赞赏有加,提出过几天带学生前来参观,就请虞晓平当解说员。
引导参观,乐此不疲

  如今,经过无数次的历练,讲解词的内容早已了然在心,但虞晓平并不满足,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很多功课,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进而根据听众的年龄、职业等把握讲解的基调,或洋洋洒洒,或精简凝练......无论是面对一位参观者还是一群参观者,她总是精神饱满,尽心尽责。她的志愿者同事送给她六个字的评价:热情、认真、敬业。
 
志愿服务,合作愉快(中为志愿者李再德)

  雨一直在下,上午10点30分,虞晓平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游客,能在这么寒冷的雨天来石山书院参观,让虞晓平很是感动,她热情地迎上前询问:“有什么能帮到你吗?”这位来宾是县城工业路小学的校长,今天他带来了学校的老师和所管辖的几个幼儿园的园长一行30多人来此参观学习。“太好了!”虞晓平马上兴奋起来,每当有人来石山书院她都会感到兴奋,她觉得这里承载了攸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这里是一个窗口,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这里了解攸县,无论是攸县人还是外地人,能为大家参观游览提供服务,让她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面对一个人的讲解也不马虎

  “劝善斋”是虞晓平最喜欢的展厅。百善孝为先,这里陈列了卖身葬父、忠孝双全、亲尝汤药等等感人泪下的24孝故事,每一次讲述都让她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今天也不例外。她在讲解词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声情并茂的讲解让人动容:青丝银发是父母为我们操碎心而不为外人道的见证,挺拔的脊梁日渐弯曲是父母为孩子们承重的默默付出,大爱无言,大音希声,父母亲从不会叫苦哼累,小病小痛也只是偷偷的自己处理,生怕影响我们的工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许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让我们不堪重负,但不能以牺牲亲情的陪伴做为代价,陪伴是最好的报答......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12点,虞晓平有点遗憾,这批来自教育战线的参观者没有时间随她参观完所有的展厅,她希望大家找时间再来,确实她也多次接待过这种来一次意犹未尽,再一次前来的参观者,她常常乐此不疲,仿佛找到了知音。
和参观者留个影,欢迎下次再来

  让虞晓平最感欣慰的是同在卫生系统工作的丈夫刘红建是她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知音和支持者。每完成一次志愿者服务工作,回到家,虞晓平总会和丈夫聊聊感受,讨论一些讲解中遇到的新问题,除了倾听,刘红建也总会给出建议,常常让虞晓平豁然开朗,甚至茅塞顿开。

 妻唱夫随,精益求精

  星期天的下午,虞晓平的时间通常是留给父母的。父母年过花甲已退休在家,虞晓平隔三差五会去看望,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洗洗涮涮,她说父母是她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诲给了她人生最大的影响,“勤奋、上进”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变成了座右铭。如今,成为志愿者的女儿更是父母的骄傲,女儿在石山书院值班的时候,老人还不时以参观者的身份出现,静静地聆听女儿的讲解。回家以后他们会和女儿交流,哪些地方还要讲详细一点,什么时候声音要再大一些,他们希望女儿能讲得更好、更完美。每当这个时候,虞晓平的心中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
 
儿女陪伴是对父母最暖心的孝(左一、二为虞晓平的弟弟和侄儿)

  虞晓平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付出的也仅仅是几十个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但她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升华了境界,还有快乐、友谊、亲情等等许多无法言说的精神财富。她相信拥有了这些,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转发
0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